Translate

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鑽石恆久遠? 它能如黃金般保值嗎? 還是它只是一種高消費品?


有否聽過「鑽石恆久遠」?

但有細心想過鑽石真的會如黃金、白銀般保值嗎?

事實在美國或加拿大,如果你買了一枚鑽石戒指,翌日再出售的話,倘若能以五成的價錢賣出,你也應該值得高興了。

相對來說,若是買賣黃金和白銀,今天買回,翌日售出,價值可能還上升了。
而且還經常聽到黃金是保值的東西,為甚麼呢?

那麼,鑽石的價值是否永恆?

 鑽石

                       播放日期:20120715



自古以來,鑽石也是貴重的寶石,極為稀有,只在印度及巴西大量發現。因此,它只能在皇族中出現,並不是平民百姓所能夠擁有。

但到了十九世紀中期,由於南非奧蘭治河(Orange River)發現鑽石礦,數目多得以噸計。因此,大量鑽石充斥市場,導致價格下跌,危害英國商人的利益。

後來商人把鑽石改變為貴族專有、時尚的定位,將鑽石推銷為代表愛情的禮物,男士所購買的訂婚戒指,導致購買後,絕少如其他投資貴金屬般賣出。

藉著明星、廣告、電台、電影、電視、報章、雜誌,將鑽石塑造成含有愛情的「必需奢侈品」,1941 年,鑽石的銷量已經增加了55%

1947 年,他們更設計了「A Diamond is Forever」「鑽石恆久遠」的宣傳口號,革新了人類對鑽石的價值觀,視這貴重的石頭為婚姻的必需品。

這樣就便造就商人賺大錢的方法。

2012年7月29日星期日

鯊魚牙含氟化物防蛀  2012/07/28 (鯊魚每十年可以換掉約2萬顆牙齒,有足夠時間出現蛀牙嗎?)


鯊魚牙含氟化物防蛀  2012/07/28
(其實鯊魚每十年可以換掉約2萬顆牙齒,怎會有足夠時間出現蛀牙!)


  電影《大白鯊》(Jaws)中,長有一副利齒的大白鯊吞噬泳客一幕堪稱經典。最近科學家解開了鯊魚利齒無堅不摧之謎,原因是鯊魚牙齒由一層氟化物包圍,保護牙齒不會蛀蝕,令鯊魚成為雄霸海洋的王者。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科學家表示,過往已知鯊魚牙和人類牙齒表面硬度相近,但卻銳利得多,而且從不蛀牙。謎底終於揭曉,原來鯊魚牙表面近乎百分百是氟化物,能抵禦酸性侵蝕。牙膏亦加有氟化物以防止蛀牙,但人類刷牙後,牙齒上原有的氫氧化物,僅百分之一會與氟化物結合,形成不易溶化的氟磷灰石,護齒能力自然遠較鯊魚低。

數次換牙毋須護齒

  科學家又指,人類只會在六、七歲時換一次牙,鯊魚一生中卻會經歷數次換牙,而牠們生活在海中,毋須保養牙齒。今次發現有助解釋鯊魚為何能輕易咬破獵物的軀體,成為自然界頂層獵食者。


~~~~~~~~~~~~~~~~

驟眼看來,氟化物真的能保護牙齒,真的嗎?

如果告訴你,一條鯊魚在10年以內可以換掉2萬餘隻牙齒。
你認為鯊魚的牙齒能有足夠的時間產生蛀牙?
你會否質疑這則報導的用意?

你可參看以下資料:

鯊魚的牙齒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齒才是真正起到牙齒的功能外,其餘幾排都是「仰臥」著為備用,就好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彼此覆蓋著,一旦在最外一層的牙齒發生一個脫落時,而在裡面一排的牙齒馬上就會向前面移動,用來補足取代脫落牙齒的空穴位置。同時鯊魚在生長過程中較大的牙齒還要不斷取代小牙齒。因 此鯊魚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換數以萬計的牙齒。一條鯊魚在10年以內竟要換掉2萬餘隻牙齒。

鯊魚的牙齒並不是直接固定在顎上,而是嵌在牙齦中。它們的牙齒在一生中會不斷的被更新替換,有些鯊魚在一生中甚至會替換掉3萬顆以上的牙齒。替換用的牙齒原本長在上下顎內的溝槽中,接著慢慢像輸送帶一樣的往前移動替補。替換的頻率從10天左右到數個月都有可能。大部分的種類都是一次替換一顆牙齒,只有巴西達摩鯊會一次替換整排的牙齒。





參考網頁:
1. http://www.hudong.com/wiki/%E9%B2%A8%E9%B1%BC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2%A8%E9%B1%BC

2012年7月28日星期六

2000尺高沙塵暴 直撲鳳凰城  2012/07/27

2000尺高沙塵暴 直撲鳳凰城  2012/07/27




  超過2000尺高、近100公里闊、時速達56公里的巨型沙塵暴,日前襲擊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導致9000戶停電,國際機場關閉20分鐘。有攝影師從高處拍下沙塵暴湧至的一刻,場面震撼。

  這次是當地30年來最巨大的沙塵暴,於上月初在亞利桑那州的季候風氣候影響下形成,並會持續至9月底。由於微小的塵粒能進入任何地方,如電子儀器等,沙塵暴具有相當的破壞性。

  此類巨型沙塵暴屬罕見現象,主要是沙塵在沒有下雨的情況下,被強風吹上天,同時被集結在稍遠位置的一個雷暴推進,從而形成。

Google開始推廣YouTube與Google+帳號整合 2012-07-24


Google開始推廣YouTubeGoogle+帳號整合        2012-07-24

  現在的YouTube用戶可以把所有曾張貼的內容,將身份皆改為Google+上的名稱,包括所張貼的影片、播放清單,甚至是評論等。

  YouTube於上周宣布,該站將開始允許用戶以Google+的個人檔案取代在YouTube上的暱稱。

  YouTube軟體工程師John Fisher說明,例如暱稱為joeysam87YouTube用戶,現在可以選擇以他在Google+上的姓名Joey Samson現身,而且可呈現他在Google+所使用的個人照片。

  其實YouTube早在今年3月就開始整合YouTubeGoogle+的個人身份,當時主要提供註冊新頻道的YouTube用戶直接採用Google+上的身份識別。上周YouTube則擴充該服務至所有YouTube用戶,現在的YouTube用戶可以把所有曾張貼的內容,將身份皆改為Google+上的名稱,包括所張貼的影片、播放清單,甚至是評論等。

  Fisher表示,由於考量有些使用者可能不願意讓自己的名字與YouTube頻道進行連結,因此YouTube並未硬性規定所有用戶都必須改用Google+的個人檔案。

  根據Google的解釋,有些Google用戶想在網路上使用一致的名稱,或是某些YouTube用戶覺得自己的暱稱已不合時宜,或是想在YouTube上使用真實的名稱以協助友人辨別,此外,讓YouTubeGoogle+的名稱一致將能改善使用者對Google服務的整合經驗,包括促進分享或實況轉播等。

  不過,外界對YouTube此舉的見解截然不同。多數媒體認為YouTube的作法是為了減少或消除YouTube上眾多沒禮貌的評論, Buzzfeed編輯John Herrman曾批評,YouTube是一個空前的評論災區,所有最難聽的話都在該站出現。因此,外界相信推動用戶使用真實名稱應該能夠減少匿名用戶無的放矢的機會。不過,Google對此一原因隻字未提。


  ~~~~~~~~~~~~~~~~


YouTube用戶可選擇以Google+的帳戶的全名和相片,作為在YouTube使用的身份,據悉此舉為打擊滋事份子在網站作惡意留言,故勸用戶以全名留言及上載短片。

「現時用戶一旦拒絕使用全名,YouTube會問及原因,用戶需作答。」

此舉方便有心人追查留言者身份,也方便 Youtube監控所有短片 -- 資訊管制。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

天文台於2012年7月20 - 25日於太平洋沿岸出現6級以上地震


天文台2012720 - 25日於太平洋沿岸出現6級以上地震


201207252015

據香港天文台的初步分析,本港時間2012725(星期三)下午720分所羅門群島發生一次6.5級地震,震中位於南緯9.7度,東經159.7度附近,即霍尼亞拉,所羅門群島之西南約40公里。


地震震中位置圖(世界地圖)




201207250840

據香港天文台的初步分析,本港時間2012725(星期三)上午828分印尼蘇門答臘北部發生一次6.3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2.7度,東經96.1度附近,即棉蘭之西南偏西約310公里。

地震震中位置圖(世界地圖)


201207211310

據香港天文台的初步分析,本港時間2012721(星期六)下午1254分新西蘭北島東面離岸海域發生一次6.3級地震,震中位於南緯37.6度,東經179.7度附近,即奧克蘭之東約440公里。

地震震中位置圖(世界地圖)



201207202215
http://www.hko.gov.hk/gts/equake/eqpress_c/eqpress_c.20120720.2215.htm

據香港天文台的初步分析,本港時間2012720(星期五)下午1003分斐濟群島區發生一次6.1級地震,震中位於南緯21.1度,西經179.2度附近,即努庫阿洛法之西約410公里。

地震震中位置圖(世界地圖)



201207201455
http://www.hko.gov.hk/gts/equake/eqpress_c/eqpress_c.20120720.1455.htm

據香港天文台的初步分析,千島群島在本港時間2012720(星期五)下午233分再發生一次地震,強度為6.0級。震中位於北緯49.2度,東經156.5度附近,即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之西南偏南約460公里。

地震震中位置圖(世界地圖)


201207201421
http://www.hko.gov.hk/gts/equake/eqpress_c/eqpress_c.20120720.1421.htm

據香港天文台的初步分析,本港時間2012720(星期五)下午210分千島群島發生一次6.1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49.2度,東經156.4度附近,即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之西南偏南約460公里。

地震震中位置圖(世界地圖)


格陵蘭冰蓋 急劇大面積融化 2012/07/26

格陵蘭冰蓋 急劇大面積融化    2012/07/26














美國太空總署發布照片顯示,格陵蘭冰蓋(左)數日內幾乎全部出現融化迹象(右)。(美聯社圖片)


  美國太空總署前日表示從衞星圖觀測到格陵蘭(Greenland)冰蓋幾乎全部範圍皆於本月中數日內出現融化迹象,速度之快和範圍之廣非常罕有,而上一次同類現象已發生於一八八九年。


  從三個衞星的觀測所得,格陵蘭的融冰範圍由本月八日的約四成,急增至四日後的九成七。雖然厚冰部分沒有融化,但格陵蘭的最冷位置和離海平面約三千二百米高的最高冰蓋均融冰,如斯劇變連科學家最初也以為只是數據誤報的結果。科學家指近日當地出現一股較暖的氣流,應與融冰有關,但無法確定今次的反常現象是否由全球暖化引起。


  美國太空總署指這種現象約一百五十年出現一次,對上一次紀錄要追溯至一八八九年。另有報道指,因當地溫度錄得新高,格陵蘭羅素冰川在本月十一日融化,令沃森河氾濫,損毀當地兩條橋樑。


~~~~~~~~~~~~~~~~


格陵蘭的融冰範圍由本月八日的約四成,急增至四日後的九成七。

看數據的確是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這象之後引發的連鎖反應。

這個龐大的冰蓋化,隨時可以引起太平洋沿岸國家出現大地震!


~~~~~~~~~~~~~~~~



                      (影片製作日期:2011/05/22

格陵蘭島是世界最大的島嶼,面積2,175,600 平方公里,位於北大西洋。

格陵蘭南北長約2670 公里,東西最寬處逾1,050公里,三分之二的地區在北極圈內。

格陵蘭的海岸線非常曲折,長達39,330公里,大約相當於地球赤道一周的長度。

格陵蘭最顯著的地貌特徵是,它廣大厚實的冰源,佔全島面積的85%,其規模之大,僅次於南極洲,平均厚度1,500 米,最厚處約3,000 米,面積700,000 多平方英里。

當格陵蘭的冰川解融,地面遂因重量減少而上升,從而令地球地殻板塊移動,地震和火山活動因而增加。

而另一方面,當大量冰川水流入地球最大的太平洋板塊,太平洋板塊會因水的重量而下沉,而板塊邊沿的地區也會出現地震、火山爆發,甚至下沉海底等災難。

俄擬將北冰洋 易名「俄冰洋」 2012/07/26


俄擬將北冰洋 易名「俄冰洋」    2012/07/26


  北極地區因蘊藏豐富資源,近年成為周邊國家爭奪的熱點。俄羅斯繼早前宣稱對北冰洋海底大部分領土擁有主權後,近日該國專家更建議將北冰洋(Arctic Ocean)改名為俄冰洋(Russian Ocean),更有消息稱俄國將在該地區部署兩個北極作戰旅,及建立二十個邊防點。


  俄羅斯《莫斯科時報》引述專家指,由於俄國被北冰洋環繞,海底絕大部分領土是俄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北冰洋總面積的絕大部分應屬俄國所有。其次俄方人員多年來在北冰洋的科學調查上作出貢獻,以及俄國對北冰洋水域有巨大的影響力,故將北冰洋改名為俄冰洋是公正合理。


  與俄有領土糾紛的日本表示,俄國空軍一架電子偵察機周一飛抵日本海上空,更一度飛近日本領空。日本空中自衞隊戰機期間緊急升空,監視俄國軍機的舉動,該架軍機其後飛回俄羅斯。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昨表示,願意接受野田佳彥政府的邀請,為早日解決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問題作為日本政府特使訪問俄羅斯。


  ~~~~~~~~~~~~~~~~~~~


說起來倒覺得奇怪,這涉及北歐、美國,與加拿大的利益,向來美國以「世界警察」自居,但竟對此事毫無回應,甚至是北歐國家也未有回應。

是否美國要集中「扶助」亞洲盟國對抗中國的軍事,忽略了自身於北冰洋的利益?

還是美國本來着意的是中國,其他的一於少理。

2012年7月23日星期一

傳福島核站瞞工人輻射量 2012/07/22


傳福島核站瞞工人輻射量    2012/07/22

  日本《朝日新聞》揭露,福島核災後,去年十二月福島核電站的外判建築公司向十名員工發出指示,要求他們在高輻射地區工作期間,用鉛製外殼將輻射計覆蓋,令儀器顯示比實際輻射量要低的數字,規避讓工人暴露於輻射量的法定上限,使公司能繼續獲得外判合約。日本厚生勞動省表示會調查事件。


~~~~~~~~~~~


留意這事件的發生日期,是在11年12月發生  

那麼官方發放的數據,會否也運用此方法來使讀數下降,讓人覺得輻射量下降了?



美研究:慳電膽傷害皮膚 2012/07/22  (紫外光破壞細胞蛋白)


美研究:慳電膽傷害皮膚      2012/07/22

  慳電膽雖然環保兼慳電費,但卻可能對皮膚健康不利——美國有研究稱,慳電膽在提供光源同時,卻會對人體皮膚構成紫外光傷害,形同被太陽曬傷,而傳統燈膽卻沒有這個問題。

紫外光破壞細胞蛋白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研究員購買數款慳電膽,比較它們與傳統白熾燈對人體皮膚的影響。負責研究的拉斐洛維奇教授(Miriam Rafailovich)指慳電膽磷光劑塗層釋放出紫外光ACUVAUVC),會持續對健康的表皮細胞製造的角質蛋白造成破壞;但傳統燈膽則無影響。

  慳電膽價錢較貴,但用電量不過是傳統燈泡的四分之一,長期使用花費相對會較低。不過拉斐洛維奇教授建議:「用家最好避免近距離使用慳電膽;最安全是用一個玻璃罩阻隔。」

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

福島縣36%童甲狀腺異常 2012年07月21日


福島縣36%童甲狀腺異常      20120721


  日本福島縣去年爆發核災,當地健康管理調查近日一份報告指出,在檢查過逾三萬八千名福島縣的兒童後,發現超過一萬三千名兒童的甲狀腺出現大至五毫米的腫塊或囊腫,接近總人數的三成六。

  一名專家指出,如此高的甲狀腺異常比率需要醫療人員注意及進行治療,因為有部分甲狀腺的異常增長或會變成癌腫。




~~~~~~~~~~~~~~~~



真的無輻射?安全?數據說明一切!

逾三萬八千名福島縣的兒童後,發現超過一萬三千名兒童的甲狀腺出現大至五毫米的腫塊或囊腫,接近總人數的36%。

部分甲狀腺的異常增長或會變成癌腫。

各種核原料半衰

EPA及 FDA標準

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日輻射越洋 俄羅斯海魚或有毒   2012年07月20日


日輻射越洋  俄羅斯海魚或有毒     20120720


  俄羅斯有消費者權益組織表示,受日本去年福島核泄漏事故影響,遠東地區的海魚可能有毒。其中鯽魚、雙色比目魚、黃魚、比目魚和遠東鯽魚等,已含大量輻射物質。

  據悉,放射性核元素進入海洋後不會造成危險,但其沉積物最終會透過浮游生物和魚類的食物鏈呈現出來。

  日本東北部去年發生九級大地震,引發海嘯,福島核電站4座反應堆被淹沒,反應堆冷卻系統失效,致核電站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氣和海洋。



~~~~~~~
另一則相同報導
~~~~~~~



日核災洩幅射或致俄海魚含毒   2012/07/20


  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羅斯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局長、俄羅斯總防疫師奧尼先科表示,受去年日本福島核災影響,大量放射性物質進入太平洋,可能導致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海魚有毒。當局正觀察海鯽魚、雙色比目魚、黃魚、日本海比目魚和遠東鯽魚等魚類的放射性物質含量。



~~~~~~~~~~~~~~~~~~


以往使用禁用殺蟲劑DDT後,多餘的殺蟲劑隨河道流往大海

結果怎樣?DDT隨後於河魚和海魚的體內發

現換句話說,即污染物可以隨食物鏈向上累積
此外,以往曾聽過的深海魚含水銀,不也是這樣嗎?

所以日本核電廠洩漏的放射物,的確可以透過浮游生物和魚類的食物鏈呈現出來

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

美研究指日核災或導致1,300人患癌致死  2012/07/18

美研究指日核災或導致1,300人患癌致死    2012/07/18

研究指日本福島核電站的輻射,可能令全球有多達1,300人患癌死亡,顯示日本這宗核災的死亡人數可能比原先預期高得多。

美國史丹福大學科學家表示,這宗發生於20113月的核災,可能造成多達2,500宗癌症,大多數在日本發生。研究員說,若輻射不是大部分落在海洋,癌症宗數將最少10倍於此。


~~~~~~~~~~


研究員說,若輻射不是大部分落在海洋,癌症宗數將最少10倍於此。

雖然現時所洩漏的輻射被海水稀釋,令短時間內未見影響,但若是大部分輻射落在海洋,則更可怕!

因海洋生物可以將放射物重新累積於體內,而隨食物鏈的上層而增加濃度。使位於食物鏈頂層的生物累積更多的放射物,最終受害的都是人類。

而着生物不斷累積放射物,牠本來的結構也會改變,動物身體組織也會改變,該區的動物仍可食用嗎?
Replacing Emoji...

美國旱災覆蓋1956年以來最廣闊範圍   2012/07/17


美旱災推高糧食價格           2012/07/18
 
 
 美國國家氣候資料中心(NCDC)前日發表報告指,美國正面臨近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全國五成五地區受災,範圍遍及西部、中西部等,涵蓋了美國的玉米和大豆種植帶,而美國期貨市場的玉米和大豆價格亦創新高。


~~~~~~~
另一則相同報導
~~~~~~~


美國旱災覆蓋1956年以來最廣闊範圍   2012/07/17
http://news.on.cc/cnt/world/20120717/bkn-20120717044425344-0717_00902_001.html


美國國家氣候資料中心發表最新報告,指出美國面對的旱災是1956年以來最廣闊的,對國家玉米和黃豆作物的影響是驚人的。

報告說,美國大陸有55%地方面對溫和以至極端乾旱,嚴重程度僅遜於195612月的58%


  ~~~~~~~~ 

又是五十年一遇的天災,但2009和2010年的龍捲風災,河道氾濫等災害曾肆虐美國的農業。

美國本土的食物出產量足夠嗎?
Replacing Emoji...
Replacing Emoji...

日誌賀核電廠房地底疑有斷層  2012/07/17

日誌賀核電廠房地底疑有斷層    2012/07/17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核能安全保安院發現,北陸電力公司志賀核電廠1號核子反應堆機房地底,可能存有長約300公尺、深度約250公尺的龜裂斷層,是今年第2個核子反應爐機房地底被指可能存有斷層。保安院預定今日召開會議聽取專家意見,並打算挖掘調查,勢必押後志賀核電廠重啟時間。


當年申請建造反應堆時,該電力公司指龜裂並非斷層,是地下水的侵蝕作用所致,當地政府審查時亦沒有懷疑,其後批准設置2號反應堆及重新評估周邊斷層時亦沒有發現。



Replacing Emoji...

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你可能從來不知道的秘密 -- 美國太空穿梭機名字暗藏意思

你可能從來不知道的秘密 -- 美國太空穿梭機名字暗藏意思


"A Colombian Enterprise to Endeavor for the Discovery of Atlantis and all Challengers shall be destroyed."
 
中文意思是:「哥倫比亞的企業,為發現亞特蘭蒂斯而奮進,並且該消滅所有的挑戰者」



美國曾經作出飛行任務的太空穿梭機共有六艘
包括:
第一艘「企業號」Enterprise,曾經只作出著陸和其他測試
第二艘「哥倫比亞號」Columbia,是首次升空的穿梭機,但其後,在2003年 返回地面時在上空爆炸解體
第三艘「挑戰者號」Challenger,在1986年的升空任務時爆炸而毀
第四艘「發現號」Discovery
第五艘「奮進號」Endeavour
第六艘「亞特蘭蒂斯號」Atlantis,擔任最後一次升空任務

美國太空總署是世上科技最先進的航天機構,但同時亦是由一班極為迷信和邪惡的前德國納粹成員和美國共濟會成員組成。
例如,美國太空總署太空任務,都大多由希臘、羅馬或埃及神話傳說的神祇名字而命名,

例如,阿波羅任務就是表表者,
以希臘神話命名的19601970年代的登月任務 ── 阿波羅任務,其中一次的任務阿波羅13號,其登月倉的名字,就是水瓶座。

事實上,數字13和水瓶座,都是New Age最喜歡使用的代號。
有趣的是,阿波羅13號曾經發生一次小型爆炸意外,令它不能登陸月球,但發生的時間,竟然是19704131313分。


太空穿梭機名字的秘密

Replacing Emoj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__8PSpCBtI&hd=1

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日富士山山腰現30米裂縫   2012/07/10

日富士山山腰現30米裂縫   2012/07/10

日本富士山山腰五合目近日出現一條長30米,寬58釐米的裂縫。有地震專家認為裂縫與火山活動無關,但擔憂它會於下次地震或暴雨時,引發崩塌或泥石流,山梨縣政府已決定著手調查。去年東日本大地震後數天,富士山附近的靜岡縣也發生6.4級地震,此後有關裂縫便出現,當局一度將之填補,但近日又再浮現。


(另一則相同報導)

富士山驚現大裂縫  隨時大規模山泥傾瀉     20120710

日本富士山五合目附近,驚現一條長30米,寛58釐米的大裂縫。地震專家指,裂縫可能引發大規模山泥傾瀉,山梨縣政府將就此進行調查。

五合目是外地旅客登上富士山的聚集地,裂縫所處位置距離停車場50米。去年3月發生東日本大地震,富士山附近的靜崗縣東部4天后發生6.4級地震,隨後便出現一道裂縫。據悉,當時裂縫被土掩埋,但最近又再出現。

地震專家指,這道裂縫雖與火山活動無關,但卻位於過去火山噴發口附近容易崩塌的地方,遇有地震或暴雨,便可能引致崩塌。


~~~~~~~~~~~~~


日本富士山山腰五合目近日出現一條長30米,寬58釐米的裂縫。
「專家」雖說該裂縫與火山活動無關。

如果近來日本的地震數量有增無減,可能表示地殼活動頻繁。

而地殼活動可引發地震,火山爆發。這樣武斷的結論,可信性有幾多?
Replacing Emoji...
Replacing Emoji...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Planet X對太陽系各行星的影響

Planet X對太陽系各行星的影響

Planet X 導致太陽各行星的巨大變化



火星和地球同樣出現「全球暖化現象」,由1975 2000 年,火星的氣溫上升了攝氏0.65 度,比地球氣溫上升的速度還快。此外,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任務太空船發現火星由2002 2005 年,連續三年的夏天,其南極的二氧化碳冰帽都比之前的範圍縮小了。

而近期木星所出現的新紅色風暴,亦顯示木星的氣候正在改變,其氣溫亦比之前高了10 度的絕對溫度,故令木星出現一些旋風。由2005 年所拍到的木星照片發現,木星曾經出現地軸轉移。

而木星的衛星木衛二(Europa)不單出現暖化,在2008 5 月更出現一次達九十度的地軸轉移,令本來的南北極變為赤道,現在成為了在緯度十度的地區,地軸的急劇轉移,令木衛二地面出現一道長長的裂痕,就好像地球上的山脈一樣。

而近年,土星亦出現巨變,其南極的絕對溫度突然上升了3.5 度,土星的自轉速度同樣出現很大變化,人們把2004 7 月對比1981 年,發現土星自轉慢了大約六分鐘,同時亦曾出現地軸轉移的現象。

而土星的衛星土衛二本是一個冰冷星球,近年卻突然開始自我產生熱力,所產生的熱力並非來自太陽能量的增加,同時亦有證據顯示土衛二曾出現地軸轉移。

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由1989 1998 年間,絕對溫度上升了5%,而如果地球的溫度以同樣比率上升,則會增加華氏22 度。

冥王星的大氣壓力在短短十四年間上升了三倍之多,而氣溫亦伴隨上升了華氏3.5 度。

從以上的資料得知,當Planet X 接近外太陽系的巨型行星,例如比地球大五十八倍的海王星;比地球大六十三倍的天王星;比地球大七百六十四倍的土星;和比地球大一千三百二十一倍的木星

天文學家尋找Planet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yrm4I5DGk&hd=1
影片播放日期:12年5月6日


人類因海王星的軌跡引力擾亂,而尋找Planet X

最初的行星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當人類觀察天象時,除了太陽和月亮以外,人肉眼能看見在天上不停走動的「行星」只有五顆,中國人就以「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來命名這五顆行星,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觀測發現天王星

  1781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耳(Sir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利用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

  到了十九世紀,人們在對天王星進行觀測時,發現它的運行軌跡總是不太「守規矩」,老是偏離預先計算好的軌道,例如在1845年,它已偏離有兩分的角度。這到底原因何在?

  數學家貝塞爾(Friedrich Wilhelm Bessel)和一些天文學家設想,在天王星外側一定還存在一顆行星,由於它的引力,才擾亂了天王星的運行。

  因這種對天王星「引力擾亂」的引發,他們尋找出一顆新行星,一般人稱之為Planet X。而天文學家所講的引力擾亂,其實是指外太陽系的行星(即火星以外的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每當飛到獵戶座的位置時,它們的軌跡便會出現不規則的形狀,猶如有一顆巨大的行星拉著它們遠離太陽。

發現海王星

  1843 年,英國劍橋大學二十二歲的學生亞當斯(John Couch Adams)根據力學原理,並利用微積分等數學工具,足足用了十個月的時間,終於計算出這顆「未知行星」的位置。

  比亞當斯稍晚的法國巴黎天文學青年數學家勒維列(Urbain Le Verrier),則於1845 年解開了由幾十個方程組成的方程組,於1848 8 31 日計算出這顆新行星的軌道。

  所有天文學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討論,最後都公認海王星便是太陽系的第八顆大行星,並根據希臘神話的故事,把它命名為「海王星」,這就是人類最早利用數學計算而找到的行星。

  但海王星的發現亦不能完全解釋天王星運行上的引力擾亂的現象,所以,天文學家繼續尋找終極的行星 ── Planet X

發現冥王星

  到了1915 年,美國天文學家洛韋耳(Percival Lowell),用同樣的方法算出了太陽系中最遠的一顆行星 —— 冥王星,證明它的存在。

  直到1930 年,美國的天文學家湯波(Clyde W. Tombaugh)發現了冥王星。

Planet X?

  按當時的估計,冥王星的質量應如地球般大小,但到了1948 年,天文學家已經把冥王星的質量計算出來,把其質量下調到只有地球的十分一;及至1976 年,更加下調到只有地球的一百分之一;隨後的1978 年,天文學家羅拔‧夏寧頓(Robert Harrington),最後證明冥王星的質量其實只有地球的千分之二。

  所以冥王星一早已被天文學家公認,其質量不可能,亦不足以導致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巨大行星出現軌跡上的引力擾亂現象。

  到了1972 3 2 日和1973 4 6 日,當時美國太空總署先後發射了「先鋒十號」和「先鋒十一號」兩艘外太陽系探測船,按照當時太空總署所發佈的圖片,「先鋒十號」和「先鋒十一號」的發射目的是:希望利用兩艘太空船,以在太陽系一左一右飛行探測的方法,來找出Planet X 和太陽的夥伴恆星 ── Dark Star 的位置和距離。

  接著在1983 1 25 日,NASA 又發射了一顆名為 IRAS 的紅外線天文望遠鏡 ,而大約在發射後的一年,NASA 便已聲稱發現了一顆體積最少跟木星一樣大的行星 ── Planet X。但隨後不久,NASA 卻又發表聲明,稱IRAS 並未發現Planet X

  到了1988 年和1991 年,美國海軍天文台的天文學家羅拔‧夏寧頓先後發表兩篇論文:The Location of Planet X The Search for Planet X,內容提及Planet X 可能的位置及其進入太陽系的角度和方向,就跟古蘇美人所形容的Nibiru(尼比魯)非常相似。

  古蘇美人在幾千年前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並且繞著太陽轉動,再加上在他們的文獻中早已記載各行星的大小和顏色,例如古蘇美人早已記載海王星是藍綠色,並且,古蘇美人記載了第十行星Nibiru 的存在,這是十分可靠的記載。

  可是,於1993 1 月,當羅拔‧夏寧頓正要發表他已經尋找到Planet X 的研究之際,卻突然因急性食道癌離奇死亡。

  在他死後不到半年,NASA 就因「航行者二號」太空船(Voyager 2)已到達海王星,而向外宣佈道:「引起那已經發現超過一百三十年的海王星的軌跡引力擾亂,是因以往計算海王星的質量多了0.5%而引起的。」

  所以NASA 斷言Planet X 並不存在,並立即終止一切有關尋找Planet X 的計劃。

Planet X 導致地軸轉移 將熱帶地區立時變成如南北極般的氣候

Planet X 導致地軸轉移

將熱帶地區立時變成如南北極般的氣候


每次當Planet X 接近地球和太陽系時,其強大的引力和磁場會引致地球出
現地軸轉移,因地軸轉移足有90 度,令原本一些赤道地區,竟於短短十五分鐘之內轉移到現今的北極。

地軸的急速轉移亦導致大量海水沖上沿岸,引發數公里高的大海嘯侵襲沿岸。

此舉令當時位於熱帶上百萬計的生物,例如長毛象因海嘯和氣溫驟降,而瞬間冰封於現今西伯利亞數以千里計範圍的冰層之內。

此外,地軸轉移亦導致原本被冰封的南北極,一剎那變成赤道熱帶,令數以千里的厚厚冰川暴露在酷熱的氣溫底下,於是在短短數星期內,全部溶解入海,令海平線大幅上升。

加上,當時大部分沿岸地區因海嘯而全被海水淹沒,地球的陸地面積遂大幅度減小。

及後,當Planet X 離開太陽系和地球時,地球再回復平靜,隨著四季周而復始的天氣變化。
太陽將海水蒸發到大氣層成為雲層,之後,雲層在北極和南極凝結成雪,下降在地上。

因南北極的寒冷天氣,令大部分雪都沒有融化成水返回海裡,於是年復年的積聚,再次結成厚厚的冰川,同時,使海平線慢慢下降,海洋逐漸退後,陸地也相繼逐漸增多。